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> 2014年第10期
编号:13132341
染色内镜对于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4年4月5日 陈伟斌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1.2 检查方法

    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问诊,确定病变的具体情况,清洁检查部位进行常规的消化内科检查。对于观察组患者先进行常规的内镜检查,然后用生理盐水将肠黏膜表面的黏液及其他物质清洗干净,再经活检孔插入雾状喷洒管,在可疑病变区域喷洒靛胭脂,3~5 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染色区域后观察。正常的肠黏膜不着色,异常区域呈现淡蓝色或深蓝色,在呈现颜色的区域取3~5块活检送组织学检查。而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特殊染色,采用常规内镜检查,通过肉眼判断取材,然后取3~5块活检送组织学检查。详见图1和图2。

    1.3 观察指标

    由同一名医师进行病理组织检查,同一阅片人进行结果观察,避免观察人员的判定标准不同而造成的误差,提高结果的准确率。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,比较两种方法对早期直肠癌的检出率。检出率=(肠黏膜异型增生检出数+早期癌变检出数)/总例数×100%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处理

    采用SPSS 13.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计量资料用均数±标准差(x±s)表示,比较采用t检验;计数资料以率(%)表示,比较采用字2检验。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图1 染色内镜下直肠癌的改变

    图2 染色内镜下直肠癌的改变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比较,详见表1。

    表1 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比较

    组别炎性病变

    (例)上皮内瘤变

    (例)早期癌变

    (例)检出率

    (%)

    观察组(n=69)3330652.17

    对照组(n=69)616211.59

    字2值 26.159

    P值 <0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